檢索專利
iPhone 13正式推出,不少跨境電商賣家紛紛上新iPhone 13周邊產品,如手機殼,手機鏈,手機扣等,瑞豐德永小編提醒大家,上新周邊產品需注意,這些專利侵權碰不得。在選品上新時,賣家該如何避免專利侵權呢?
檢索專利
1、選擇專利數(shù)據(jù)庫
因為專利具有地域性,因此為了保護自己的專利,發(fā)明人一般要選擇自己想要保護的國家申請專利保護。此外各國均會在該國申請通過的專利進行公開,這樣就形成各國的專利資料庫,而且這些公開的專利資料都是提供免費檢索的。
2、各國專利數(shù)據(jù)庫鏈接
世界知識產權組織:http://www.wipo.int/portal/en/
歐盟EPO: http://www.epo.org/
中國SIPO:http://www.sipo.gov.cn/
歐洲內部市場協(xié)調局:https://oami.europa.eu/ohimportal/en/
美國USPTO:http://www.uspto.gov/patent
日本JPO:http://www.jpo.go.jp/
香港HK:http://www.ipd.gov.hk/
想要查詢更多專利詳情,瑞豐德永可為您提供服務。
如何判定外觀專利侵權
1、判斷外觀專利是否近似,首先要根據(jù)造型不同區(qū)別對待。
如家具、電器等三維立體造型的要以形為主,圖案、色彩為輔;地毯、壁紙、花布等要以圖案為主,形狀為輔;色彩的差異,一般不單獨作為判斷近似的條件。
2、通過肉眼從整體直接對比,外部結構并無太大區(qū)別,僅僅在局部有細微變化的,那么就可以判斷為侵權產品。
一般情況下,經整體觀察,如果其他外觀設計和基本外觀設計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設計特征,并且二者之間的區(qū)別點僅在于局部細微變化、該類產品的慣常設計、設計單元重復排列或者僅色彩要素的變化等情形,則通常認為二者屬于相似的外觀設計。
3、產品的大小、材質、內部構造,不得作為判定兩者是否相同或者近似的依據(jù)。
在進行外觀設計侵權判斷時,產品的大小、采制、內部構造雖然最容易引起重視,被當作判定是否相同、相近似的注意點,但這些內容恰恰不是外觀設計保護的內容,在授權審查時就要被排除掉。因此,在侵權判定中也同樣不予以考慮。也就是說,在進行侵權判定時,被控侵權產品與專利產品大的變化、材質、內部結構的變化均不作考慮。
4、純功能性設計在外觀設計中不予考慮。
例如輪胎又或者籃球,從功能性的角度來講,輪胎和籃球的特定屬性必須是圓的,沒人會把自己汽車的輪胎改為方形。所以我們在輪胎外觀專利判斷當中,“圓形”這一條件是不作為判斷侵權的依據(jù),而更多著重于輪胎外部的條紋。
如何應對專利侵權訴訟
1、一是尋求“私了”。雙方在尋求法律程序解決之前,可以尋求“私了”,合理的調解會節(jié)省很多費用。
2、二是停止銷售。并非承認侵權,而是盡可能降低賠償數(shù)額,尋找買家滿意的代替品。
3、三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。正所謂“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”,知識產權也是一樣的?,F(xiàn)階段的跨境電商迅速發(fā)展,企業(yè)以價格取勝的同時忽視知識產權風險,部分企業(yè)對知識產權意識不到位。一不小心就掉進了知識產權陷阱當中。
跨境電商市場發(fā)展中,注冊打造自己的品牌很重要,還需要不斷學習知識產權的知識,不斷跟賣產品只會讓賣家越做越累,利潤空間越來越稀薄,而且還容易陷入知識產權侵權風波中。